大学第四十二
大学第四十二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知止而后在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 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 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 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
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。
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
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
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。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。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,见君子而后厌然,掩其不善,而着其善。 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,则何益矣。此谓诚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 曾子曰:「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」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 子必诚其意。
《诗》云:「瞻彼淇澳,{艸彖}竹猗猗。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 瑟兮人间兮,赫兮喧兮。有斐君子,终不可言宣兮!」「如初如磋」者,道学也。 「如琢如磨」者,自修也。「瑟兮人间兮」者,恂心栗也。「赫兮喧兮」者,威仪 也。「有斐君子,终不可言宣兮」者,道盛德至善,民之不能忘也。
《诗》云:「于戏,前王不忘!」君子贤其贤而要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 其利,此以没世不忘也。
《康诰》曰:「克明德。」《大甲》早:「顾言是天之明命。」《帝典》曰: 「克明峻德。」皆自明也。
汤之《盘铭》曰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《康诰》曰:「作新民。」 《诗》曰:「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」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
《诗》云:「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。」《诗》云:「缗蛮黄鸟,止于丘隅。」 子曰:「于止,知其所止,可以人而不如鸟乎?」《诗》云:「穆穆文王,于缉 熙敬止!」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 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
子曰:「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!」无情者不得尽其辞。大畏民志, 此谓知本」。
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,身有所忿心□,则不得其正,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, 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,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 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谓修身在正其心。
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,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,之其所贱恶而辟焉,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,之其所哀矜而辟焉,之其所敖惰而辟焉。故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 美者,天下鲜矣。故谚有之曰:「人莫知其子之恶,莫知其苗之硕。」此谓身不 修不可以齐其家。
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,无之。故君子不出家出成 教于国。孝者,所以事君也;弟者,所以事长也;慈者,所以使众也。《康诰》 曰:「如保赤子。」心诚求之,虽不中不远矣。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。一家仁, 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:其机如此。此谓一言偾事, 一人定国。尧、舜率天下以仁,而民从之。桀、纣率天下以暴,而民从之。其所 令反其所好,而民不从。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,无诸己而后非诸人。所藏 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。故治国在齐其家。《诗》云:「桃之夭夭, 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」宜其家人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《诗》云:「 宜兄宜弟。」宜兄宜弟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《诗》云:「其仪不忒,正是四国。」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,而后民法之也。此谓治国在齐其家。
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,上老老而民兴孝,上长长而民兴弟,上恤孤而民不 倍,是以君子有□矩之道也。
所恶于上,毋以使下,所恶于下,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,毋以先后;所恶于 后,毋以从前;所恶于右,毋以交于左;所恶于左,毋以交于右;此之谓□矩之 道。
《诗》云:「乐只君子,民之父母。」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 谓民之父母。《诗》云:「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。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」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,辟则为天下﹃矣。《诗》云:「殷之未丧师,克配上帝。仪监于 殷,峻命不易。」道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。
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。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 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外本内末,争民施夺。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是 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
《康诰》曰:「惟命不于常。」道善则得之,不善则失之矣。
《楚书》曰:「楚国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。」舅犯曰:「亡人无以为宝, 仁亲以为宝。」
《秦誓》曰:「若有一介臣,断断兮无他技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人 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彦圣,其心好之,不啻若自其口出。实能容之,以能保 我子孙黎民,尚亦有利哉!人之有技,□冒疾以恶之;人之彦圣,而违之俾不通: 实不能容,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,亦曰殆哉!」唯仁人放流之,迸诸四夷,不与 同中国。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,能恶人。见贤而不能举,举而不能先,命也;见 不善而不能退,退而不能远,过也。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, □必逮夫身。是故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骄泰以失之。
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仁 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。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,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者也,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。孟献子曰:「畜马乘不察于鸡豚,伐冰之家不畜 牛羊,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。与其有聚敛之臣,宁有盗臣。」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,以义为利也。长国家而务财用者,必自小人矣。彼为善之,小人之使为国家, □害并至。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!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
上一章节:儒行第四十一
下一章节:冠义第四十三
礼记简介
《礼记》,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。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。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《大戴礼记》,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,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。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《小戴礼记》,即我们今天见到的《礼记》。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,各有特色。东汉末年,著名学者郑玄为《小戴礼记》作了出色的注解,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,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,到唐代被列为“九经”之一,到宋代被列入‘十三经”之中,为士者必读之书。